他们的力量来自何方10个解锁超能力的迷题
0 2025-04-07
女性励志故事:蓄谋已久的辞职与水到渠成的跳槽,反复探索成功之路
文/朵娘
近日,我一直在思考是否应该辞职,以及如何做出这一决定。朋友们给出的建议是,先找到新工作,然后再辞去旧职。但是,这个建议虽然出自善意,也是对我切身利益的一种保障,但执行起来却非常困难。首先,我手头上的工作非常繁忙,其次,要用许多谎言请假去面试,这些都给我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
但我又是一个不愿放弃解决问题的人,每当面临选择时,我总想有一个时光机,可以带我走向未来,看看所有可能的结果。一切都变得如此模糊和未知,我们能做的,只能像王小波所说:“永不妥协就是拒绝命运的安排,直到它回心转意,拿出我能接受的东西来。”
所以,我还是决定静下心来仔细分析以下几个维度:
一次辞职并不一定等于终身。
人品与职业并非一码事。
成功并不仅仅取决于是否留在同一家公司。
现在回想起曾经最难以抉择的一次辞职,那时候我在公司待了两年,是职业生涯上升期,无论是在技能提升还是资源积累或沟通技巧方面,都呈现直线增长。但两年后,由于公司管理层的问题,公司发展开始停滞。我那时候就纠结要不要辞职,一直犹豫了一年,这真是荒唐而可笑。
后来,在新的工作岗位上,我才意识到自己浪费了宝贵的时间和机会。而这主要是我有选择恐惧症,不敢果断行动,以至于当出现问题的时候,我仍然固执地坚持等待,用幻想弥补现实缺憾。
如果当初能够更加果敢,不会因为前怕狼后怕虎,就或许早些正视并面对许多职场问题,更早些找到喜欢的工作领域,而不是等到负面的情绪充斥时,再无力且无勇气地离开,从泥泞中逃脱出来,却又进入另一个更糟糕的地方,那是一种既没有安全感也没有自由感的情况。
人品并不代表职业能力。
很多人通过试错法成功,他们尝试不同的职业,最终找到了适合自己的位置。在互联网行业转型的大潮中,即使企业采用小步快跑的试错方法,也被认为是理智之举。对于刚从学校毕业的人来说,他们通常不知道自己适合哪种类型、喜欢什么样的工作,因此他们就会不断尝试不同的事业,就像跳蚤般跳跃寻找合适的地方。
如某位名人的话所说,“人生并非一试定终身,而是个体验错误过程。”因此,在職场上不断試錯,并不能說是不守職業道德,而應該是一種成長與學習的心态來對待這個過程。
职业道路并不意味着必须留在同一家公司。
关于我的職業生涯,我多次思索,如果當初沒有辭職,一直留在第一家公司會取得什麼樣的地位和收入。我看到許多朋友們,一份工作做七八年後,便成為了經理總監,有著高額收入。而我這種頻繁換崗的人,這種收入自然無法與他們相比。但有些事情卻遠遠超出了我的想象一個偶然機會讓我遇見一起入行那家公司同事,她仍然在那裡五年半了,但她的收入並沒有太大改變。她依然沉浸於那份工作,不善於溝通協調,而且生活圈子也沒有一點改變,而老闆似乎也牢牢抓住她不放。
職場從頭到底固然最佳,但是不可違心苦熬,更不可因為害怕未知而束縛自己的試錯機會。人生的每一步大部分時間都是追求個人事業,所以我們應該避免將自己活得像別人的樣板,並且應該接受現實中的不完美,只要選擇後來者進行的是理性的決策,就是對自己的職業生涯負責任的事情。
找好下家的決定絕不是不道德。
以前,我認為利用工時或者藉故請假尋找新機會後再離開,是“背叛”的不誠實行為。但現在看來,对企業來說,如果員工的心思轉向離開,並且還處於猶豫之間,那麼企業若重視他的才華並希望他留下,他們允許他抽空外界看看,這其實也是對雙方都有益的情況至少可以睁一隻眼閉另一隻眼。如果員工通過比較可能修正心理上的嚴重失衡,要留則果斷止損;如果決定離開則再多挽留也不足為奇,因為限制彼此發展與成長。如果你打算走,你還需要確認一下你真的非走不可嗎?還是因為與同事間的小衝突而情緒激動?
当然,我们还需要记住,每个人的人生轨迹都是独特和重要的,没有必要将自己限定为别人的标准。当我们拥有正确选择的时候,我们应该勇敢地站出来,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掌握我们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