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反复探索偶像力量的历史名人

本站原创 0 2025-04-26

文/流沙河

回忆高小初中,国文教师选讲《曾文正公家书》,催人渴睡,记不起讲些啥。校长每周训话,又抬出曾国藩大圣人做榜样,烦死人了。40年代来成都读高中,《曾文正公家书》有廉价本,青年路书摊上摆着呢。本想翻翻,听同学说蒋委员长爱读此书,便决心不看了。50年代做了编辑,又听同志们说此书“透顶”,想看看到底是如何,图书馆里又没有了。跃入60年代,阶级斗争炮火连天,读了罗尔纲研究太平天国运动的一篇文章,才晓得曾国藩加冠了,是“现行反分子”,觉得这顶帽子有趣。

现今混到六十快退休了,突然瞥见湖南大学出版社精印的《曾国藩家书》,非常吃惊。买一本来瞧瞧。

瞧瞧之后,更吃惊。这家伙,上承三省吾身的祖训,小承自我批评的先河,不时忘修身养德,一刻也不忘狠抓自己活思想,一刻也不忘狠斗私字一闪念,有望作样板。不像我和我所见的一些人,只会在嘴上挂着自我批评,却从未落实过行动上。

道光二十二年,他三十一岁,从十月初一那天起,就爆发出了深层次的反思,为自己订下了一份“日课册”,名之曰《过隙影》(联想到“”时者,“过电影”。)天天在上面写:“每日一念一事皆写之于册,以便触目克治。”凡日间过恶,如身、心、口等,都要记出来,并且终身不间断。

《过隙影》必须用字字正楷,以示坚持严格地对待自己的修养。不仅如此,还要做到行动上的改变。一如他当年的决定,即使是与小珊结仇怨,也能立刻去登门谢罪,并通过长时间的沟通,最终解决矛盾,使双方恢复友好关系,这就是他的自我批评敢于面对真相,不畏惧刺刀见红。

这家伙,可以说是无限热爱本阶级最高领袖道光皇上的忠诚。他以新任翰林院侍讲学士身份,在道光二十五年十月初十日,与满朝文武一起向皇太后七十寿辰祝贺,同时也表达出对皇上的敬仰之情,以及对国家未来发展充满信心和期待。

进士出身,他先任礼部侍郎管文教,再任刑部侍郎管司法,但他始终保持清廉,不参与权谋。他在咸丰三年,被迫回到湖南去办团练募湘军,而不是掌握兵权,这显示出他对于国家大局和民族危机具有超越个人利益的大度和远见。在战争中学习战争,他从未放弃,对待胜败都抱有一种冷静的心态,没有因战功而骄傲,也没有因为失败而气馁,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战略水平和指挥能力。

咸丰四年十一月攻下黄梅县逼近九江府函告家人:“现在军中声名极好,在所过之处百姓爆竹焚香跪迎送钱米猪羊来犒军者络绎不绝。”虽然如此,他仍然保持谦虚谨慎的心态,无论取得多大的成就都不敢沾沾自喜,而是更加努力工作,以确保国家安全稳定。

两月前奉旨署湖北巡抚赏戴花翎,但他却提醒家人们:“但愿官阶不再进虚名不再张常葆此以无咎即是我持身守家的道。”第三年打败仗后回头整顿水师,以鄱阳湖为根据地,“日夜操练夜防守”;“不敢片刻疏懈”。

第三年又被委派为两江总督兼钦差大臣功名达到巅峰时,他依然担忧家庭成员可能产生骄奢淫逸的情绪,因此频繁地给予他们警告并教育,他们必须勤劳致富,不可靠赖社会帮助。此外,对于九弟曾国荃也进行思想工作,让其认识到不能因为功勋获得荣誉就变得骄傲,而应该继续保持谦逊与勤奋的心态。在处理兄弟之间的问题时,也表现出了强烈的责任感和领导力,将问题化解掉,使得兄弟关系更加紧密。而对于那些指责或讽刺他的言语,他则选择沉默或者温柔地提出建议,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的正确性,这样的形象让很多人的内心深处感到震撼和尊敬。

上一篇:狂人日记经典语录-疯狂边界解读侯孝贤电影中的孤独与绝望
下一篇:尹明善亿万富翁的创业故事47岁逆袭成功的15个名人事例在社会上激励着更多的人追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