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的智慧种籽致敬农业科学家的宝贵遗产
0 2025-04-24
我记得去年秋天,我去了一个名叫周庄的水乡,看到很多店铺都摆放着煮得红亮的“万三蹄”(红烧蹄髈),这让我想起了已经离世十几年的爷爷。爷爷是一位在乡间颇有名气的厨师,他在周围几个村子里,人们只要是举办喜事或者丧事,都希望能请到他来帮忙。虽然他只会做家常菜,但每一道菜都讲究油香和酱汁,用料朴实,却深受当地人欢迎。他擅长做油炸肉丸、糖醋排骨、红烧羊肉,最让我喜欢的是他的红烧蹄髈。在我小时候,我们家很少吃荤,只有偶尔买一些便宜的鱼,小朋友们都会兴奋得跳跃不已。我幸运地继承了爷爷的手艺,从小就开始学烹饪,也因为这个而经常被认为是个大胖子。
乡土生活简单而热情,每次大型聚会都会请邻居一起用餐,这种盛宴我们称之为“流水席”。最忙碌的地方就是厨房,那儿烟雾弥漫,锅铲敲击声不断,灶火映照着汗流浃背的人们。我总是看着他们忙碌,不适合待在那么狭窄的地方,所以我更喜欢自己回家试着学学爸爸或是我亲爱的祖父如何制作这些美食。蹄髈仿佛牡丹花一样,有一种自然生出的富贵气息,它自带喜庆之感。在我们老家,即使贫穷的人也会在年夜饭时尝试烹制这种美味。
案板上,一只完整的大蹄髈早已被洗净了猪毛,被切成了细丝,以便于入味。我记得父亲曾经告诉过我,那时候所有准备工作都是由祖父亲自完成的。他将黄油倒进铁锅中,然后加入冰糖,让它慢慢熬成深色的糖稀,再放入蹄髈和足够覆盖其上的水,以及各种调料:酱油、料酒、醋和盐,并且加上葱段、姜块和辣椒,再用纱布包裹好各种香料,如花椒、香叶八角等,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炖至晚上。这份传统佳肴,在我们的家庭中始终保持着重要的地位,是家族成员共享欢乐时刻的一部分。
每逢新春佳节,我们家的聚餐通常安排在下午四五点开始,因为我们知道早些吃完可以及时参加放鞭炮抢彩头。而那熟悉的鲜艳色泽下的蹄髈,上面撒满绿色的葱花,无论多么饥饿,我也不能先动筷,因为根据规矩,全族最尊贵的应该是长辈,他们才能先尝一口,然后其他人才轮到。而当我的爺爺轻轻一挑,就拨下了一块酥脆肉片,我闻到了那种独特风味,当我品尝那块精致又丰富多汁的小块肉时,我觉得幸福无比。
然而随着时间过去,当亲人离开另一个世界后,每隔十年左右就会有忌日聚会,或是在坟前祭拜。这一年,在爷爷十周年忌日,我们大家再次忆起那些美好的往昔,而那个关于遗产传承的问题,又一次浮现出来:老辈人的手艺是否应该尽快由年轻一代学习并传承呢?
回到城市后,我发现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就像小时候放鹅群赶向更肥沃草地一样。但只有回到山里的老家,用心复制出与奶奶同样的味道,让身体内心感到丰盂满足,这样才真正体验到了那个所谓“慢生活”的感觉。当我的母亲品尝完之后,她眼中的光芒提醒我,那些年代已经不再属于我们,但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们仍然能够感受到那些温暖而珍贵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