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应该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应用网络经典语录
0 2025-04-24
当年,他报考中戏时,一波三折,差一点就与中戏失之交臂。那天是1995年的5月22日,当时表演系专业都已招考完毕,只剩了一个音乐剧专业还在招生,那年他25岁,身高1.80米,体重178斤,是一个典型的东北大汉。报名的老师看到他,一脸的惊讶:“你也来报考表演?” “对,我就是来报考表演系的。”他信心满满。
当时,他已经小有名气,曾获得了黑龙江首届霹雳舞大赛的冠军,全国首届霹雳舞大赛的第二名,他还模仿当时正火的小虎队,自组了一个小狼队,在哈尔滨的各大歌舞厅演出,如日中天,不仅名利双收,更是让人难以忘怀。来北京考中戏只是为了圆他小时候的演员梦。
老师并没有多看他两眼,就摆摆手,说:“孩子,你回去吧。你考不上的?”这句话像一记闷棍打在头上,从小就好强的他被打晕了,还没开始考试,就被老师关在了门外。他觉得太意外了。
“为什么呀?” 他不甘心就此打包走人,一定要问个清楚。老师终于抬起眼睛瞟了一眼说:“你知道音乐剧专业需要干吗吗?要跳芭蕾,你看看你,你这身材能跳芭蕾吗?你的脚尖能撑得住你那大块头吗?”
原来音乐剧专业要求非常高,不仅形象要好、声音要好,还有着严格的人体条件要求。他虽然获过奖,但他的舞蹈虽然获过奖、形象也自认为比姜文和王志文还帅、声音也很低沉浑厚有磁性,但唯独身材健硕,不符合报告书上的要求。
然而,这无心的一句话却被他当作救命稻草。他知道自己还有希望。当天,他找到了中戏的一个老乡,在他的宿舍住下,然后开始了一场减肥的大冒险,每天风雨无阻,从不间断,每天跑步三次,每次五十分钟,再到温室花房练芭蕾小跳1000下,其余时间就是练台词。每天饮食除了喝点肉汤吃点水果主食几乎都不沾。
刚开始,有些同学们一起跑,可几天下来,他们一个个都放弃了,只有孙红雷一个人坚持下来。在风雨里奔跑,在烈日下狂奔,那些近乎疯狂举动,让孙红雷在中戏的大院里成了一道独特风景。那时候周围的人只要看到孙红雷就会交头接耳用不屑的声音说:“看,那疯子又来了。”
考试那天,有七百多人,全是俊男美女,其中有一位特别漂亮、高挑美丽的情侣分手才艺展示秀,她站在那里犹如明星一样显眼。巧的是,他正好被选为和她合作的一位男主角。这一次,对手是个长相一般但默契十足的情侣分手对话展现,让孙红雷进入角色,用情感流露,用台词交锋,最终12分钟结束才缓缓离场,而最后只录取一人,就是这个故事中的主人公——孙红雷。
后来的孙红雷,在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艺术学院之后,被中国青年艺术剧院录取成为一名优秀工作者,并通过不断地努力,最终成为大家熟知的一线影视明星,无论是在《永不瞑目》、《征服》、《梅兰芳》还是《潜伏》,都留下深刻印象,为观众带来了无限震撼与感动。而这一切,都源于那个决定性的机会,以及从未懈怠的心态和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