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星光下遇见的陌生人
0 2025-04-07
作者:谢可慧
一年前的夏天的深夜,我收到了一封读者的来信。信中大致内容是:我现在在北京的一个十字路口,11点钟的时候,我不知道自己离开自己的城市是对还是错。我白天被领导批评了,那个文案被否决了。我不敢告诉他,那是我整整做了一个夜晚的文案啊。领导说:“没新意,没有创意,如果我是客户,根本就没有和你合作下去。”我没有吭声。真残酷。
我是一个普通大学毕业的学生,文凭一般,知识架构也一般,在我们这个100多人的公司里,我活着一堆海归,一堆硕士生,我寄居在这里,用自己的谦虚掩盖自己的不足。
做了一天的文案,每个人都下班了。我不知道明天领导看到这个文案的时候会不会又摇头。但其实,也只是自说自话。我等着出租车,夏天的北京好像有点寒冷。没什么,不必回复。这封信,我下载下来。那时候,我和那个姑娘说:“谢谢你的信任,就好像除了‘加油’真的无话可说。”希望下次再见,是你的好消息。
昨天,又一次接到了她的来信:
一切平顺,现在已经得心应手,老板把我的文案作为优秀样本,与老员工放在一起。在路过那个路口时突然想到告诉你。我很好。谢谢你的加油。那一刻,只想起一句话:“年轻时吃过的苦,都会成为你未来的路。”
这句话好像是真的。当时,有一个暑假,在一个小县城报社实习。大地方报社氛围虽然没有大城市报社那么洋洋洒洒和肆意张扬,但好像更多了一些中规中矩的刻苦劲儿。在那里的记者,一位三十多岁的小伙子,每天第一个来上班,又是在报纸出刊后第一个出发去跑新闻。他是一所普通院校毕业,这份成绩并不突出;来自农村,所以格外肯吃苦;好像也不聪明,所以只能靠勤奋。
看得出来,一些人对他的努力,并没有一丝赞赏。职场就是奇怪,当你身在其中,每个人都希望大家团结协作,“同甘共苦”,你想冲锋陷阵,为未必被人钦佩。你跑了那么多新闻,我们跑什么!你写那么多,我们版面都被挤占了。你说,他真的什么都没听到吗?一定不是。人言可畏,就算是一阵风刮过去,也该刮到耳边了。他还是每天高高兴兴地上班,该工作的时候工作,该和人唠嗑的时候唠嗑,无论发生什么事都不变。他后来说,他不相信任何事情,最相信的是勤奋。
当年进报社时写的一篇新闻就被否决了,现在几乎是我报社每年最大的新闻量之一为什么?就是勤奋。不停地跑,不停地写,每日12小时全年的休息时间比别人少三分之一,无论冬季严寒或夏季酷热,没有哪个愿意去跑的人间极端的地方的人类情感交流,你去!最偏远的地方,无人敢于踏足,你去了!我们总喜欢近在咫尺稳妥,却忽视那些让别人望而却步的事物,因为这些事物往往与我们的安全距离相去甚远。而事实上,你与别人的差距如何拉开,就在于能不能走过别人没走的地界、吃过别人的难以忍受之苦、见证并理解人类无法理解的情感体验。你做一件事,不间断地认真做100个小时,一定比那个只干40小时强为何?量变到质变,从来不会含糊其辞,也许不会立竿见影,但一定会渗透在长长的人生岁月里。这实在太朴素简单的事情,它成功从不一下子完成,而且永远不会从空气中降临,它只慢慢生根发芽,在你的岁月里逐渐绽放花朵。
经常有刚入职新手给我写信,他们觉得自己现在过得太辛苦快要熬不过来了。我通常建议他们:
你确定是不喜欢当前行业或者那里的人群,不喜欢加班吗?
你不喜欢现在工作,你有更喜爱行业吗?
如果有的话,我通常建议换工作;如果只是对某些方面反感,比如对加班深恶痛绝,则建议坚持前行。
没有什么职业是不辛劳生活,没有江湖是一潭清水。
每一个人光彩夺目的背后,都曾经历黑暗中的艰难跋涉,而那段艰难旅程,也将点亮他们前行道路上的灯塔。
三毛《空心》里的句子提醒我们:所有的人最初都是空心之躯,只是一个模糊轮廓,全靠书籍、绘画、音乐中的他人的生命体验引导方向,并用自己的经历填充,以此成长为实心之躯。而这由假至真的过程中,最具决定性力量的是时间。
我们必须相信时间以及自身力量,以及生活路径上的延续性。如果仍然选择继续前行,即便目前处于困境,这才是最重要的事情。在不断追求卓越与挑战自我之间找到平衡,让每一步脚印铸就传奇,让未来更加璀璨夺目吧!
种下今天的心血,将迎接明日繁华梦想的一片辽阔草原。当初开始这一切,或许只有期待,但是随着时间推移,这份期待化作坚定的决心,然后转化为现实中的成果。一切皆因坚持而可能,因耐心而非凡,因勇气而超越。此乃成功之道——既不是偶然出现,更非易逝瞬间,而是在漫长旅途中沉淀出的宝贵财富,是那些默默付出的汗水浇灌下的丰硕果实,是那些潜藏于微小行动背后的巨大力量累积起来的一帆风雨,是那些闪耀眼眸内智慧火花爆炸产生的一股强烈激流——正因为如此,它们才能承载千重压力,以惊人的姿态挺立世界舞台上,那么,为何不能呢?
所以,请不要怀疑,再次确认:种下今天的心血,将迎接明日繁华梦想的一片辽阔草原。如果愿意的话,请继续阅读以下故事,看看还有多少其他秘密隐藏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