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慎言温苒岁月静好中的诗意生活
0 2025-04-18
春风拂面,细雨绵绵,湿气弥漫在每一个角落,仿佛寒冷的早春更显得刺骨。曾经,每当这样的日子到来,我总会为行动不便的爷爷奶奶准备一只铜脚炉或是一份布套包好的“汤婆子”,手中感受到温暖而心情舒畅,这便是我对他们的暖老温贫之举。
就像宝钗过生日时,她所收到的礼物,那些甜美的小吃和热闹的戏文,为贾母带来了无尽的欢乐;同样地,当刘姥姥从大观园归来时,姑娘们送她的青纱、茧绸、御田粳米以及各种点心,更是给予了她实实在在的情感支持和经济上的帮助,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暖老温贫。
我认为,“暖老温贫”不仅体现在实际行动上,也体现在我们的心里。有时候,只需伸出援手,或是给予一些鼓励,就能让他人感到温馨与被理解。正如屠格涅夫遇见乞丐时,他没有金钱,但用真诚的话语安慰了对方,让那位乞丐深受感动。这就是一种简单而纯真的友情短信,在社会中的传递。
提起“暖老温贫”,我常想起郑板桥的一句诗:“天寒冰冻时,穷亲戚朋友到门。”在那个严冬,他通过炒米这最基本的事物展现了对亲朋好友的关爱。而今,我们仍然可以从他的故事中学到如何在困难中找到温暖,以及如何用自己的小事做大德行。
记得一次观看专题片《板桥家书》时,他们将板桥描述中的炒米改成了爆米花。我尝试解释说,那是在清代乾隆年间,而不是现代爆米机所出的那种。但工作人员表示找不到古代的手摇爆米机,所以只能放弃。那一刻,我明白了时代变迁,但我们的追求和善意却是不变的。
回忆童年,我们能享受到的是铁锅里的焦黄色炒饭,那股香味直冲云霄,一嚼即碎,无需任何配料也能满足我们的心灵需求。而且,当客人来访,我会以红糖替代酱姜,用那碗热气腾腾的地道炒饭作为快餐,即使只是短暂的一口,却充满了幸福感。
最让我怀念的是泡炒米加溏心蛋——将鸡蛋打入开水中刚熟后立即取出,将其放在已经沸腾的小锅内,再加入半碗汤和少许红糖,这种滋味既甜又香,让人难以忘怀。当你品尝着这种小确幸,你就懂得什么叫做真正的人间烟火,不需要太多华丽词藻,只要简单而真挚,就足够让人觉得生活有温度,有爱,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