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是如何成长为90后青年楷模的
0 2025-02-24
人到一定岁数,踏入一定的生活进程,就会觉得时间匆匆,不经意间,几年就过去了。有很多人,在流逝岁月中,在不断延伸的时空距离里,渐行渐远。愈加让人觉得,友人难得,经得起时光洗涤的,也就那么几个人。
有人可能认为未必,会说“我性格好,与周围人都能交朋友”,会说“五湖之内皆兄弟,四海之内皆朋友”。其实很多人,之所以会这么说,无非是想拉近与陌生人的关系而已。在他潜意识中,已经将“熟人”等同于朋友,而这,正是缺少真正朋友的一种表现。
真正的朋友之间,是纯粹的,要好的,没有猜忌和试探,说话做事,都不会有太多的拘谨和顾虑。如果一个人,并且与他周围所有的人都要好,那往往掺杂着虚高的成分,是没有底气的。鲁迅先生曾送给瞿秋白一副对联:“人生得一知己足矣,这世上当以同怀视之。”可见,只需一个知己,即可满足;但在这个世界上,对待那些了解你心思的人,我们应当以相同的心态去看待他们。
我越来越觉得,当人们离开学校,再次踏入社会面对更广泛的人群、频繁交往反而增添了孤独感。常常感觉话不投机,一场饭局下来,只剩下醒酒后的孤独。而朋友,便是治疗孤独和缓解压力的良方。
友人的聚首,就是讲究仪式感,这种仪式感注重的是内心之间认同。“绿蚁新醅酒,小红泥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对待朋友,要诚意,就像白居易对待他的朋友,用新酿米酒,大雪将至,用红泥小火炉暖酒,让友情驱散寒冷。这样的仪式感,更像是默契和关怀,有助于降低时光速度,使日子过得更加精致、缓慢而悠长。
当然,对真正的手足眼前,又何必刻意讲面子?聚餐不用大排场,不比阔气;饭馆也不需要太大,只要饭菜味道即可;喝酒也不用劝三杯,不用三缄其口,可以随心、随意、随性就是好。记得有一次,一位真挚的小伙伴约我聚餐,我刚好加班,他却耐心等我,加班结束后,我匆忙赶到,他们已经准备好了蛋糕,还邀请其他几个老友。我那天忘了自己的生日,但他们没有忘记我的生日祝福,那个瞬间,我感到深深地温暖与珍惜。
作家李丹崖曾如此说道:少年可以浪荡,你ngeling可以潦草,但到了中年,对待手足就别敷衍了事了。在我们生命中,每一次相遇,每一次共度,都值得珍惜,因为每一个联系都是彼此的情谊所建立起来的事物,它们如同时间一样绵密细腻,却又无法衡量。当我们回望过去,看见那些被遗忘或被忽略掉的地方,那些似乎微不足道的小确幸,或许才是最重要的一切。而现在,让我们把握住这些宝贵瞬间,将它们转化为永恒的情谊,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不论是在城市喧嚣还是山野幽静,我们都应该学会珍惜身边那些能够陪伴你走过风雨的人们,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忙碌与沉淀之间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从而让生活变得更加充实和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