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王子经典语录探索心灵与宇宙的深邃之言
0 2025-04-06
励志人物:周成刚,清醒求学经历在社会中绽放美好光芒
作者简介:周成刚,是北京新东方学校的校长,上世纪80年代毕业于苏州大学。他的大学生活充满了挑战和机遇,他曾是高考英语第一名,但最终未能进入北京外交学院,而是进入了苏州大学英语系。在他看来,这次失意实际上成为了转折点。他决定留校任教,这一决定为他后来的职业生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年比十年更重要
高考时,周成刚的英语成绩在江阴市考了第一,从小梦想着成为一名出色的外交家的他,毫不犹豫地报考了北京外交学院。凭借当时英语笔试口试第一的分数,他完全有可能被录取,但却与北京外交学院失之交臂,最终进入苏州大学英语系。而同班同学俞敏洪他们纷纷考入北大、复旦等名牌大学,这让周成刚的心情可想而知。
似乎悲痛的情绪还没有化开,周成刚不得不面临一个对他来说很严峻的问题:毕业后到中学还是留校?就像莎士比亚笔下的主人公哈姆雷特的喃喃低语:“To be or not to be, is a question。”那时毕业后完全由国家分配,没有人告诉周成刚,什么东西应该成为他的追求,如何才能摆脱困境。“我只有两条路:毕业之后去中学教书,或者争取留校任教。我很清楚地知道,只会让我离想要的生活越来越远。”心中的委屈反而成了奋进的动力,使得他成功地当上了大学教师。
“人的是无限,但不可能在所有方向都获得那么多。”因此,我们需要学会取舍,不断对纷繁复杂的世界进行清醒分析和判断。“多年后我再去看,我发现自己的英语比大学其他同学更坚实,更保持着更开阔的眼界。十年之后,我到澳洲留学去了英国工作,我和那些到中学教书的人之间差距更遥远了。我不是评价两种生活好坏,只能肯定,当初我的决定使我离梦想生活越来越近。”
自从得到了高考英语第一名之后,周成刚发现自己在语言上的天赋,他开始刻意培养自己,并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学习电视广播主持人的表达方式、演讲家如何演讲;阅读大量西方哲学著作,比如《西方哲学史》、《苏菲的世界》和《大问题》。“哲学著作对培养人的思辨能力很有帮助,而语言表达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逻辑思辨力。”这样的思辨能力,让他在新东方“万人演讲”上赢得如雷掌声,让他面对各种人生抉择的时候总能做出最正确选择。
看得远些总没错
有时候,将目光放得更长远意味着清醒判断。在1995年,他自费赴澳大利亚留学。在留学生最初阶段,他曾将英文视为研究对象,一心想在毕业后继续从事教学工作。但到了澳洲,他才意识到,在一个讲英文国家,把英文作为研究对象并非明智之举,因此尽管已经开学且转校困难重重,他依然毅然决然转到了另一所大学主攻新闻传播专业。
回忆起BBC度过的一段岁月时期,那个时代给予他的“专业”和“敬业”,正是这种专业性让他能够取得创办上海新东方并革新北京新东方业绩的事业成功创建起来。而2003年的回国,也标志着一个新的旅程开始,那一年,在一次偶尔相遇中,被调往深陷调整危机中的北京新东fang单枪匹马推行管理改革。他顾不上种种反对意见统一至关重要的地处务部市场部,将部门全部打通实现业务体系化制度化节约企业成本,那一年 北京新东fang取得历史最佳业绩。这一切,都源于那个关于未来选择的一个问题——三年的努力或许胜过十年的懒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