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广昌金融帝国的梦想征程

本站原创 0 2025-04-24

2011年9月15日,上海金茂君悦酒店内。复星集团董事长郭广昌和美国保德信金融集团董事长Mark Grier宣布,双方合资的寿险公司已经正式得到中国保监会的批准。这标志着中国唯一的一家由民营资本与外资合资的寿险公司浮出水面。

有记者问郭广昌,“你预计成立这家合资人寿保险公司会对复星集团有多大的利润贡献?” 他回答,“相当一段时间之内,它不但不会有利润,我们还要因为它,从复星的利润里减掉一块。” 那么复星拐进寿险领域雄心何在?这背后的逻辑是什么?

故事开端在2009年的三季度。在美国路演的复星集团副董事长梁信军得到了“中间人”的一次传话。找他的人出乎意料,是保险业的巨头,历史可以追溯到135年前的保德信金融集团。

保德信旗下管理资产达8830亿美元,接近中国保险业的总资产。董事长Mark Grier通过共同的朋友邀请梁信军共进早餐。他提出希望和复星合作成立合资公司共同开发中国市场。梁信军并没有表现出明确的喜悦,反而直接就把自己的疑惑给端了出来。“当时我的心态感觉这是不应该做的,我问Mark,中国有这么多合资公司,都是失败的,为什麼我们要做尝试呢?”

梁信军描述的是一个“苦情”的行业现状。一顿早餐结下的生意,那个决定看上去完美,但也有特别之处,为什麼保德信不選擇一個專業的大型企業合作,而是選擇多元化投資企業複星呢?

这个合作看上去完美,但也有特别之处,这背后隐藏着什么样的策略?为什么选择这个时候、这个方式进入这个行业?

从事务层面来讲,由于钢铁或矿产等每进入一个新行业,都需要提前跟踪几年。而且,对于投资组合涉及医药健康、房地产、钢铁、矿业、零售、服务业及其他投资等领域而言,即便是巴菲特式价值投资,也需要有一定的耐心和战略规划。

对于民营企业来说,在国家政策允许的情况下,他们能够迅速扩张。如果说过去二十年的发展是基于政府放松管制,比如允许民营企业做药厂或者房地产,那么未来将如何?随着经济从制造大国向消费大国转变,将会出现哪些新的机遇?

答案可能就在于此——金融服务业务将成为促进并受益于这两大转变最重要产业领域。而可不可以投资保险业,其实已经是个伪命题。

然而,这一切都依赖于环境变化以及自身实力的变化。不论是在财务上的风险还是政策上的挑战,都不能忽视。但正如梁先生所言,对於民營企業參股金融機構的问题,監管本身確實是慢慢放松過來了,比如險產品設計問題,這現狀已經被接受了。

所以,当谈到郭广昌所说的“十年、一二十年以前”,显然现在已经不是那个时代 anymore. 今天,他们更加注重长远性投资,更能忍受一个投资五到十年的状况,因为他们相信,只要顺应时代潮流,不断适应市场需求,最终一定能够实现自己对于未来的展望——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财富帝国主宰者。

上一篇:从零到英雄30条改变命运的坚持励志名言
下一篇:饥渴的母爱与子孙满堂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