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语录励志 - 启迪心灵点亮梦想致敬那些永恒的激励之言
0 2025-04-24
他曾是一名励志的帝王,留下了一生的故事。1872年3月12日,他在李鸿章花费五年的心思为他准备的两江总督府中安静地离世。140年后,这位曾国藩被不同的群体所关注。他和历史上许多取得一番成就的伟人相比,没有什么优势,无论是家世还是天资。在位极人臣之路上,他常常被视作一部成就教科书。人们从不同的角度细读曾国藩,一位内圣外王的中兴名臣也好,一位老奸巨猾、扼杀清室的人物也罢,他身上被叠加了无数重相互矛盾的标签。
从一个才学平庸的“愤青”到位高权重、匡扶清室的一哥,除了造化弄人之外,还必须感叹他的内心强大。他可以当之无愧地被称为“励志帝”。家世或天资,都没有给他带来优势,励志之路终靠和光同尘。
初入仕途时,曾国藩落入俗套地“学做圣人”,开始针砭时弊。他在日记、书信、诗文中不止一次流露出当官没意思,希望弟弟们赶紧成才养活全家,而自己辞官奉养双亲的心愿。当道光去世,咸丰即位,并下诏“求言”,曾国藩激动了,上奏折骂京官退缩、琐屑;骂外官敷衍、颟顸,并建议皇帝“日讲”。咸丰对此很感兴趣,让他详细解释。由于画技不佳,他画了一幅讲堂图,但结果因图形得不好而遭朝中官员笑话。
曾国藩得罪了不少京中的权贵,就像北京官场人人喊打的人物一样。在咸丰二年,由于得到江西乡试主考官的外差,他逃离了处处是敌人的北京。而接下来几年的时间里,也一样是处处碰壁。曾国藩以一副道学家的面孔,不断相信自己忠心报国,即使浊乱世界,也保持清洁。但看不惯官方虚伪圆滑及尔虞我诈那套生活,从北京到湖南再到江西,每一步都得罪着更多的人,最终甚至与皇帝闹上了关系直至回到家居守孝两年后,那个愤青般的人变得更加通透。当再次出现在长沙时,他朋友们发现,这个人几乎让人认不出来。事先还未见面,就已经通过信件请求各将领和省份相关人员指点迷津。这让胡林翼和郭嵩焘深以为忧,以为曾国藩委曲求全失去了刚硬气质。
1864年7月21日,当九弟曾国荃攻克南京并向他报告捷报时,对这个消息除了喜悦以外,还有莫名恐惧,因为这种恐惧源于对官方复杂黑幕的不安。此刻这场持续13年的政治风波终于告一段落6天之后慈禧封授53岁已故的一等毅勇侯,加太子太保赏双眼花翎,为其达到了生命巅峰。
1972年3月12日,在午后的脚麻突然发作前夕,支持者三刻后逝世。在处理最后公务之前,即派遣中国学生前往遭受国内痛恨的地方--留学。在生命最后八年的纠结里,有一种明哲保身、一种壮士断腕,一种退却又重新站起,一种成功又失败,一种爱国家又不能实现。一切似乎都无法避免悲催命运,但仍有一句话能够代表他的哲理:做到三个字,便能避开生涯三个陷阱。